早在《皇帝内经痈疽篇》既有:“发手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的记载,1924年Buerger提出下肢溃疡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由周围血管疾病所导致肢体营养障碍及缺血而发生坏疽,主要以患肢末端发凉、麻木、静息痛伴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当患肢缺血加重,出现溃疡及坏疽时,夜间疼痛剧烈,抱足而坐,难以入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然而治病需要三分治,七分养,溃疡创面的也同样如此。现将下肢动脉溃疡的护理介绍如下:
一、创面护理
1.使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创面,使用传统中药灵山百草生肌膏均匀涂抹约2mm厚度,然后无菌干燥纱布覆盖伤口创面,每日1次。
2.存在感染的伤口,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定期检测各项相关的指标。
3.重度溃疡者需要先清除坏死组织,用2%呋喃西林250~500ml局部浸泡,或以百忧清去腐散以充分清除坏死组织。然后用灵山百草生肌膏药膏浸纱布敷于创面, 再盖一层干纱布并包扎。
4.每天使用温水擦洗足部,保持清洁,防止用力搓擦,保持患肢的干燥,适当的对患者的足部进行按摩。
5.加强对足背皮温、颜色及动脉搏动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并详细记录。
二、健康指导
(一) 严格控制血糖 防止局部感染
(二) 预防发生下肢外伤 趾甲不宜修剪过短,鞋不宜过紧,避免赤脚或穿拖鞋走路,防止下肢撞伤。
(三)下肢溃疡的日常预防
1.避免吸烟,防止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加重。
2.注意保暖,泡脚时保持合适水温(37-38℃),避免过冷或过热,导致足部损伤。
3.对于糖尿病患者,发现足部破损,应尽早就诊处理。
4.下肢动脉闭塞出现疼痛加剧或伤口周围红肿时,应保持足部清洁,避免形成溃疡或坏疽。
5.指导患肢进行Buerger 运动,建立患肢的侧支循环,改善缺血症状。
总而言之,下肢动脉闭塞引起缺血症状加重,造成患部细菌、真菌的感染以及患部的损伤而导致溃疡形成,常发生于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群体中,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及有效指导促进溃疡的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