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慢创: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简称。国际伤口愈合学会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有序、及时的修复过程而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呈现完整状态的创面。这些创面常常延迟愈合甚至不能愈合。
开始时,人们对慢创没有充分的了解,漫漶模糊。漫漶之后,我们对慢创的病因形成达成了以下共识:压疮(包括骶尾部、髋部、足跟部等身体各个部位的褥疮);糖尿病性溃疡(糖尿病足);静脉性、动脉性皮肤软组织溃疡;放射性皮肤软组织溃疡;各种创伤性皮肤溃疡;经久不愈窦道;手术创口不愈合;急慢性感染性创面等。
【慢创之 漫】
这是一组关于“慢创”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在我国发达或者较发达地区
每年创面修复与再生的治疗需求在1亿人次左右
其中疑难创面治疗患者达 3000 万人次
产值在1000亿美元以上
牧牛出诊在全国30个县级区域开展了独立数据调查,初步调查显示:
平均每个县患有慢创伤并且需要治疗的人数约为 1300 人
其中能够坚持长期防治的尚不足 400 人。前五年的死亡率达到5%
记者跟随牧牛出诊探访过几位慢创患者。
王先生今年 62 岁,患有糖尿病,他的身上长满了脓包,不仅影响了美观,还让自己遭受身心的双重折磨,连日常的睡觉、穿衣都需要外人辅助。
在记者采访时,这位老大爷对我们悠悠地说了一句:“其实能活着就挺好了,苦点都没啥……”言者毫不经意的话语,却令闻者心头一颤,久久为之发烫。
创面修复与组织再生的重大需求,涉及几乎所有人类损伤和疾病治疗。

而伴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各类慢创的发生率急剧升高,尤其是烧伤、创伤、神经营养性溃疡、术后严重感染、糖尿病足、褥疮、瘘道等造成的难愈合创面逐年上升,此类患者在住院患者中的 比 例 为 1.7‰ ;高 发 年 龄 段40-60 岁、60-80 岁(分别为 31%和 38% ),糖 尿 病 引 起 的(32.6%);创伤引起的(23.8%);压疮(10.5%);患者出院时修复率仅有 53% ,溃疡再次发生率高达70%。
慢创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普及面还不广,加之慢性创面因各种病因导致。因此,治疗周期长,患者大多行动不便,就诊并不容易。
【慢创之 伤】
记者采访了一位 76 岁的张大爷。张大爷是鳏寡之人,靠兄弟姐妹照料自己的生活。他本来就患有腰部疾病,上了年纪后长期卧床,于是又生了褥疮,可谓是雪上加霜。
“一个复杂的创面病人往往需要2~3个人来护理,对医院有压床负担。2008 年慢性创面的平均住院日 21 天,而同期我国病人平均住院日为 8.6 天。对于患者,比如费用负担,2008年 慢 性 创 面 平 均 治 疗 费 用12 227元,而我国居民平均医疗费用 4 132 元。”付小兵院士专题报告中提到,这就带给社会、家庭极大的负担。
针对此类病人,医院收治有难处。因为他们大多长期卧床、行动不便,需要家属陪同。也有更多的糖尿病病人住院时不注意控制饮食和血糖,也不利于伤口愈合。在门诊住院的病人,必须保证每2个小时就翻一次身。

但对于患者来说, “创伤虽不致命,但它的危害却不容忽视。”一位慢创治疗李医生告诉记者,种种创伤给病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身心遭受双重痛苦。
它既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大量消耗医药护理费用,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疾病的康复。很多长期卧床的人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饱受压疮的折磨。
“我接触的很多病人中,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褥疮、感染有多严重,自己在家随便涂点药膏,但基本没啥用处,久而久之,造成更大的溃疡面和更严重的感染。”李医生告诉记者。
每一位病人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他们得到过安慰也遭受着痛苦,但这些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慢创之 创】
普通而善良的患者面对活打击所具有的坚韧品质,唤起了医者的治愈慢创的希望,更坚定了信心。
付小兵院士等人一直在为慢创事业做着努力,比如区域性创面治疗专科(中心)的建设。
在付小兵院士公布的调研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大约有 200 多个医院建立了创面治疗专科或中心。

付小兵院士的研究团队在69 个三级甲等医院调查其创面治疗中心显示,其中22家是以造口治疗师(ET)+护士的工作模式,46 家则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医护共管的工作模式。那么,创面治疗专科或中心有何优势?
研究者对这 69 个创面治疗中心进行了卫生经济指标调研,结果对比确实比较悬殊:创面治疗专科或中心成立之前月门诊创面为(63±27.5)人次,成立后显著增长为(548±21.6)人次;患者平 均 住 院 时 间 也 从 成 立 前 的(47±23.3)天 减 少 至(26±19.6)天;药占比则由成立前的(17±6.50)%减少至(14±7.10)%;创面愈合率从成立前的(54±17.3)%增加至(93±22.6)%。这些数据非常直观地显示出了创面治疗专科或中心的独特优势。
【慢创之 窗】
目前国内创面治疗中心尚未做到更大范围的普及,更多的地方对于造成慢性创面的收治非常分散,如中医科、高压氧科、普外科、骨科、皮肤科等多个科室都有收治。由于各科对创面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不一,治疗手段相对单一,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或辗转于不同专科,治疗周期延长,费用增加,而效果不佳。
付小兵院士指出:“未来将产生更多的创面治疗护师,慢创治疗必然会以多学科协同,在相应的规范和指南指导下,联合医院、门诊、社区、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
据了解,我国诊治慢性创面的临床专业科室甚少,更没有专门的创面治疗技术人员队伍,无法满足慢性创面患者临床治疗工作的需求。
对此,上海市烧伤研究所所长、瑞金创面修复中心主任陆树良表示,创面修复规范化培训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体系中较为缺失,在本科教育里几乎没有相关培训。像瑞金医院这样的大医院又地处市中心,对行动不便的创面修复患者而言,高频率的往返成为自己乃至家人的负担,很难长期坚持。

记者了解到,现行政策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慢创,需要新模式和资金来源。正如付小兵院士所说,慢创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将涉及多个产业链。
付小兵院士曾多次在专题报告时呼吁, “目前的创面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创面治疗学科的发展和病人治疗,必须建立新的模式与应对复杂难治性创面的治疗难题和新的挑战。”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下的主题, “互联网+”提高至国家战略,移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医学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借互联网之东风,慢创事业也有了新的布局。
人们往往期盼自己能够置身于一个大时代,在大时代的潮流中成为弄潮儿。身处其中时,是否具有了完整了解时代的面目与意义所在的能力呢?
所以我们致力于在慢创的道路上尽一份力、散一份热。我们始终相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中西医携手前行一定会有的新医疗模式给与这些慢创患者们 ,让无力者有力 ,让悲观者前行!